童心飞扬 爱伴成长|东营市儿童福利院开展“六一”庆祝活动
童心飞扬 爱伴成长|东营市儿童福利院开展“六一”庆祝活动
童心飞扬 爱伴成长|东营市儿童福利院开展“六一”庆祝活动这是一座(yīzuò)城的精神气韵,也是221万市民的自信根基。
近日(jìnrì),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(jīng)召开。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,东营市连续四届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。
殊荣背后,鲜见豪言壮语,却处处充盈(chōngyíng)着春风化雨(chūnfēnghuàyǔ)般的(de)温情——市美术馆里无人售卖的诚信扫码、放学路口风雨无阻的志愿引导、婚礼车队鲜花送福的新风新俗……东营人用行动证明:文明不(bù)是高悬的星辰,而是触手可及的灯火;城市之美,不在(zài)奖牌上的鎏金大字,而在千万人眼眸中闪烁的微光。
城市的温暖烟火,正与文明深情相拥(xiāngyōng)。
人人执笔(zhíbǐ):文明长卷成风化人
一枝(yīzhī)玫瑰一声祝福,爱(ài)的旅程因爱而美好。这是东营新人五月喜结连理的甜蜜印记。
婚礼前的“响门”环节,从玄关到卧室的走廊上,两侧的亲友为(wèi)新郎周晨送花,亲友们举着手机记录着这份美好,鬓角染霜的阿姨边抹(mǒ)眼角边感慨:“不像以前接亲闹得脸红脖子粗,如今孩子(háizi)们和和气气收祝福,让人(rén)鼻子发酸,更有意义。”
新婚有新俗,文明赴良缘(liángyuán)。“我们结婚啦”“大喜的(de)日子”等字样的装饰物,搭配着一对新人的幸福(xìngfú)合影,将两辆公交车装扮一新。对于这样的接亲方式,从(cóng)安徽滁州远嫁而来的“00后”新娘郭琪也是欢喜无比。年轻人的浪漫创意在网上赢得了广泛赞誉。
近年来,东营新人们出彩(chūcǎi)的婚庆创意,总会让人耳目一新,又心生感动。这是时代新风轻拂的新苗(xīnmiáo),更是家风沃土滋养的芳华。
5月20日,“一千零(líng)一封家书(jiāshū)”展览(zhǎnlǎn)活动走进机关。展览背后承载着东营一位家喻户晓的老石油人王清的家风传承故事。他在女儿仅8个月大时(dàshí),远赴海外参加项目建设。为了确保家庭(jiātíng)生活中不缺席,他坚持写信,驻外1500多个日夜写了1001封家书,共计约77万字。王清的家书《亲情(qīnqíng)寄尺素 陪伴跨时空》入选全国100封“新时代最美家书”。
回国后,王清将家书(jiāshū)整理宣讲,讲述了石油人听党话、跟党走,舍小家、为大家的动人故事(gùshì)。如今,作为东营市百姓(bǎixìng)宣讲队伍中骨干,东营区为其量身定制了“清邮艺”特色(tèsè)宣讲工作室,受众已超20万人次。
以群众视角、语言和情怀推动理论(lǐlùn)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推动美德健康新生活(shēnghuó)走进千家万户。
东营区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巡演现场现场,数字宣讲(xuānjiǎng)员“营晓宣”率先(shuàixiān)登场,新颖的形式瞬间吸引居民驻足;垦利区将美德健康新活融入“小戏小剧”,接地气的宣传让文明理念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(nǎorù)心;河口区组织红白理事会成员参与村民说事、百姓议事等活动,以坦诚交流,引领(yǐnlǐng)婚丧新风(xīnfēng)。
用好声音凝聚(níngjù)众人心,用正能量引领新(xīn)风尚。全市已创作移风易俗小戏小剧作品200余个,培训基层骨干1500余人,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赶大集(dàjí)、家规家训进社区等(děng)活动,组织美德健康新生活基层宣讲4000余场次、覆盖70余万人次。
处处(chǔchù)生花:细节沁润城市美好
风起,落英缤纷(luòyīngbīnfēn),行人徜徉花下。如宫崎骏的漫画,让人温暖而宁静。这般景致(jǐngzhì)并非景点,只是东营一个普通小区旁的人行道。
西城桐凤小区三十多年前栽种的(de)海棠树,从三公分粗长至粗可半围,春日里,繁茂的树冠从铁栅栏(tiězhàlán)里探出头来,在人行道(rénxíngdào)上撑起二百米长的粉白色海棠花荫,引来无数市民沉醉花海。
城市之美,在环境营造(yíngzào),亦系于人心。
河口区(hékǒuqū)新建(xīnjiàn)18处儿童友好(yǒuhǎo)“口袋公园”,增设休闲、健身、亲子活动设施共239件,为(wèi)孩子释放天性提供乐园。东营经济(jīngjì)技术开发区将适老化改造、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、完整社区创建等统筹推进。东营区按照“300米(mǐ)见绿、500米见园”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,改造建设一批城市综合公园、街头游园、口袋公园。目前,中心城区“口袋公园”共计185处,总面积约1760余万平方米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由之前(zhīqián)的50.75%提高到(dào)90.20%,免费开放率100%。东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(lǜdìmiànjī)位居全省第一。
宜居(yíjū)环境,既凭政府的精雕细琢,亦需全民同心共建。
文苑幼儿园旁的(de)抽油机粉刷成“长颈鹿(chángjǐnglù)”,映衬孩童欢笑,也为城市增添纯真;市实验小学旁的人行道变身彩色“钢琴键(jiàn)”,醒目靓丽亦传递城市文明;市二中师生在井盖上绘就二十四节气(èrshísìjiéqì)为主题,为弘扬传统文化而“井”上添花。这样的装扮在学校、在社区、在广场,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里悄然(qiǎorán)绽放。
电影《哪吒2》的热映带动哪吒墙绘热。东营区文汇街道福临(fúlín)苑小区墙壁,广饶县皂户李村(lǐcūn)陆续出现同(tóng)主题彩绘,省级非遗“东王泥陶”传承人也在垦利区东王村一展身手。
东营人用心装扮生活(shēnghuó)的背后,是(shì)“人民城市(chéngshì)人民建”的默契。城市管理人员主动携手社会团体和志愿者,发起井盖变“景”盖活动。这是人心向背、文明共识,城市管理应是一场有温度的文明实践。
作为东城较大临时市场(shìchǎng),安兴早市(zǎoshì)摊贩云集(yúnjí)却秩序井然。曾几何时,这里秩序混乱,遭市民诟病。面对购物需求,城市管理部门疏堵结合,规范摊位、柔性执法,确保交通通畅 、市场有序。今年以来,全市清理流动摊点8979处次,规范店外(diànwài)经营7313家次。
同理,农贸市场、便民市场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也得到改善。如鸿港夜市,在近几年,从起初的零星小吃摊点发展成西城规模夜市之一。如今,“文创市集(shìjí)(shìjí)”“非遗市集”“潮玩市集”等特色活动也是(shì)也纷呈登场(dēngchǎng),为夜市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时尚活力。
夜幕降临(yèmùjiànglín),夜市(yèshì)华灯初上,人头攒动。在此,既能感知市井烟火,也可体味平凡幸福,更能丈量城市文明。
时时闪耀:美德之光(zhīguāng)熠熠生辉
“俩人用12分钟替他‘重塑肉身’,这得有多幸运。”网友的评论(pínglùn)源自央视新闻的一篇报道(bàodào)。
时间回拨至5月21日(rì),东营一男子在球馆(qiúguǎn)突发心梗晕厥倒地。生死一线间,正在现场的市人民医院(yīyuàn)医生杨龙俊、封硕冲上前去,第一时间主动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,持续12分钟的抢救为后续救治(jiùzhì)赢得宝贵时间,让男子转危为安。
生命之光,常在危难时闪耀。这片土地上的凡人义举(yìjǔ),从未停歇。
今年1月1日,市中医院护士刘秦辰路遇车祸,面对被撞飞口角流血、晕厥过去的少年,她跪地坚持心肺复苏抢救,直至少年恢复(huīfù)呼吸;3月18日,在垦利区董集镇小王村池塘(chítáng)附近,一位八旬老人(lǎorén)不慎落水,村民王建龙毫不犹豫跳下去(tiàoxiàqù)救人(jiùrén),拼尽全力托起老人;4月11日,路上突发车祸,一名老人与(yǔ)孩子被卷入车底后,路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,集体将肇事车抬起后,让老人与孩子及时脱险。
每当有意外与(yǔ)危险时,总有勇敢的人们挺身而出。这既(jì)是“厚道齐鲁地,美德山东人”的生动体现,也是东营这座文明之城最(zuì)厚重的底色。东营市深耕社会主义(shèhuìzhǔyì)核心价值观,深化“德润东营”品牌提升(tíshēng)工程,全市已涌现出中国(zhōngguó)好人54人,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96人,山东好人458人。在2024年第二季度“中国好人榜”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现场,来自东营的中国好人孟辉分享了(le)他40年志愿服务从事司仪的故事。
一人兴善,万人感召。榜样力量如春风化雨,催生(cuīshēng)更(gèng)广阔的文明实践沃土。
“家里厨房弥漫煤气味!”当居民把问题反映(fǎnyìng)给网格员后,王允功第一时间放下碗筷,赶到现场进行处置。年逾古稀的他助人为乐30载,被(bèi)居民誉为随叫随到(suíjiàosuídào)的“万能修”、孩子们(men)念念不忘的“爱心爷爷”、传播文明的“志愿火炬手”。2022年5月,全市首家以志愿者姓名命名的工作室——“王允功工作室”揭牌成立(chénglì)。
星火(xīnghuǒ)闪耀,终可燎原。东营市构建(gòujiàn)了由5个文明实践中心(zhōngxīn)、40个文明实践所、1700余个文明实践站组成的四级网络,每年发布实施“文明实践在身边”重点项目400个,制定“精彩365”活动清单,持续提升(tíshēng)“五为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水平。截至目前,全市注册志愿团队2899支,注册志愿者(zhìyuànzhě)超57万人,志愿服务活动约68.4万次(wàncì)。
事事暖心:治理巧思汇聚(huìjù)善治
夕阳映村,在东营黄河(huánghé)岸边的左一村村委大院里笑声起伏,村民排队领取着各种(gèzhǒng)生活用品,一场“美德信用”超市兑换活动正在(zhèngzài)热火朝天地举行。
“照顾老人、集体劳动、安防巡逻……这些都可以积累相应积分,兑换各种(gèzhǒng)生活服务和物品。”垦利街道左(zuǒ)一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左传亮高兴地说,美德信用积分点燃(diǎnrán)了(le)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(shìwù)、从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热情(rèqíng),也让移风易俗工作从“倡导灌输”变成了“自觉带头”。左一村先后荣获“全国文明村”“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”等20余项荣誉称号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明星村”。
推行“美德(měidé)(měidé)+信用+积分”治理机制,解锁了乡村治理的文明密码。在社会诚信(chéngxìn)体系建设中,“美德+信用”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(tuòzhǎn)。垦利区作为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区,推出(tuīchū)“美德成金”信贷系列产品、“美德有礼信用有价”等系列优惠政策40余条,已发放美德信用贷款500余万元。
让好人有(yǒu)好报,德者能有“得”。东营市积极创新美德(měidé)(měidé)信用转化机制,市委宣传部联合市人行等五(wǔ)部门(bùmén)出台《东营市推进乡村美德积分金融转换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不断完善“美德积分+信用体系+金融激励”,打造“美德信用特色商圈”,推动美德信用深度赋能生产(shēngchǎn)、消费(xiāofèi)、流通。在深化美德信用建设时,东营市还积极探索优质文化供给新路径,面对新课题、新任务,东营市及时研究出台工作方案,创新机制,打通优质文化资源(zīyuán)下沉“最后一公里”,厚植城乡文化土壤。
胜利(shènglì)街道锦华社区书院(shūyuàn)里,近半年来,退休石油工人丁兴农时常接待慕名而来的(de)读者,一起分享阅读《1964,他们正年轻》。这本书(běnshū)历时19个月,由丁兴农带领社区老党员、退休老石油一起自发采编(cǎibiān),收录了(le)60位石油初期会战一线老石油的事迹故事。“它记录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,点燃了心中的火。在社区为民服务的阵地上(shàng),我们还能继续发光发热。”锦泰社区居民丁万功一边翻着书,一边激动地说道。
文化“软(ruǎn)实力”赋能社区“大治理(zhìlǐ)”。而《东营市文明(wénmíng)行为促进(cùjìn)条例》的出台与率先修订,则为这份气质筑牢了法治根基。《条例》围绕公民道德涵养、爱国主义教育、公共卫生规范、绿色生活方式等核心领域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经纬、社会肌理和日常烟火。
正是凭借这份审时度势与善为,在(zài)(zài)内容载体上持续创新,在方式方法上不断突破,让东营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涌动(yǒngdòng)源头活水,焕发蓬勃生机。
代代相传:红色薪火(xīnhuǒ)映照文明
抗日烽火,淮海战役的支前路上(lùshàng),一辆名为“功臣(gōngchén)号”的木轮小推车,不仅运送伤员物资,更秘密传递党的情报。
这件国家一级革命(gémìng)文物前,退役军人丁永伟讲述这段峥嵘岁月,围坐的(de)孩子们屏息静听,仿佛穿越时空。让(ràng)静止的文物成为会说话的课堂,让深藏的精神焕发指引(zhǐyǐn)的光芒,这正是东营深挖红色资源、赋能国防教育的生动缩影。
东营着力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、国防教育落地生根。全市(quánshì)大中小学常态(chángtài)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、“传承红色基因·童心(tóngxīn)向党(dǎng)”主题实践,依托遍布城乡的文化社区、书院载体,组织(zǔzhī)“爱党爱国爱家乡”宣讲、“国防万映”公益电影展映、“国防进万家”主题宣传,让关心国防、热爱国防、建设国防、保卫国防的理念真正浸润心田。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已覆盖50所中小学15万师生(shīshēng)。
坚实的阵地支撑起丰富的教育图景(tújǐng)。依托刘集支部(zhībù)旧址、《共产党(gòngchǎndǎng)宣言》陈列馆等阵地资源,开发(kāifā)3条追寻红色(hóngsè)印迹研学线路,让共产党人(gòngchǎndǎngrén)精神谱系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。延集支部史迹馆焕(guǎnhuàn)新升级,36块展板(zhǎnbǎn)生动再现斗争历程,8处VR场景逼真还原历史现场,极大提升了参观的沉浸感与教育性。目前,全市拥有(yōngyǒu)6家红色A级景区,广饶封庙村、垦利胜利村、河口颐和新村入选第三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,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跻身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。这些星罗棋布的红色地标,正成为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堂。
文明的薪火,在课堂之外的艺术摇篮里同样炽热传承(chuánchéng)。
广饶县实验小学“小梨花吕剧社团(shètuán)”排练室里,丁旌云对着镜子反复(fǎnfù)练习甩袖(shuǎixiù)转身,哪怕汗水早已浸透练功服。从(cóng)一年级入社至今,穿破的30多双练功鞋无声记录着她(tā)锲而不舍的付出。作为吕剧发祥地(fāxiángdì),这朵戏曲新蕊绚丽绽放——她以婉转娴熟的技艺摘得东营首个“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”金奖,更荣膺东营首位“全国新时代好少年”称号。
丁旌云的故事,是东营市着力构建全环境立德(lìdé)树人格局的精彩切面。东营市统筹抓好(zhuāhǎo)学校、家庭、社会、网络、心理健康(xīnlǐjiànkāng)五大环境建设,致力引导青少年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,努力在建设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(qū)中走在前。连续11年举办黄河口“国学小名士”中华(zhōnghuá)经典诵读,滋养了一批批学子进入清华、复旦等高等学府,2023年垦利区第二实验中学张家龙同学更力拔头筹,勇夺山东省总冠军(zǒngguànjūn)。
当(dāng)少年在(zài)红色研学路线厚植家国情怀,当学子在国学诵读中对话先贤智慧,当万千家庭在国防教育中筑牢信念长城(chángchéng)——东营的(de)精神文明接力,便在这一代代的接续前行中,沉淀为城市最深层、最持久的精神基因。(大众新闻记者 杨珂 余俊 通讯员 李娟)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800位记者在线(zàixiàn)等(děng)你来报料!
这是一座(yīzuò)城的精神气韵,也是221万市民的自信根基。
近日(jìnrì),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(jīng)召开。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,东营市连续四届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。
殊荣背后,鲜见豪言壮语,却处处充盈(chōngyíng)着春风化雨(chūnfēnghuàyǔ)般的(de)温情——市美术馆里无人售卖的诚信扫码、放学路口风雨无阻的志愿引导、婚礼车队鲜花送福的新风新俗……东营人用行动证明:文明不(bù)是高悬的星辰,而是触手可及的灯火;城市之美,不在(zài)奖牌上的鎏金大字,而在千万人眼眸中闪烁的微光。
城市的温暖烟火,正与文明深情相拥(xiāngyōng)。
人人执笔(zhíbǐ):文明长卷成风化人
一枝(yīzhī)玫瑰一声祝福,爱(ài)的旅程因爱而美好。这是东营新人五月喜结连理的甜蜜印记。
婚礼前的“响门”环节,从玄关到卧室的走廊上,两侧的亲友为(wèi)新郎周晨送花,亲友们举着手机记录着这份美好,鬓角染霜的阿姨边抹(mǒ)眼角边感慨:“不像以前接亲闹得脸红脖子粗,如今孩子(háizi)们和和气气收祝福,让人(rén)鼻子发酸,更有意义。”
新婚有新俗,文明赴良缘(liángyuán)。“我们结婚啦”“大喜的(de)日子”等字样的装饰物,搭配着一对新人的幸福(xìngfú)合影,将两辆公交车装扮一新。对于这样的接亲方式,从(cóng)安徽滁州远嫁而来的“00后”新娘郭琪也是欢喜无比。年轻人的浪漫创意在网上赢得了广泛赞誉。
近年来,东营新人们出彩(chūcǎi)的婚庆创意,总会让人耳目一新,又心生感动。这是时代新风轻拂的新苗(xīnmiáo),更是家风沃土滋养的芳华。
5月20日,“一千零(líng)一封家书(jiāshū)”展览(zhǎnlǎn)活动走进机关。展览背后承载着东营一位家喻户晓的老石油人王清的家风传承故事。他在女儿仅8个月大时(dàshí),远赴海外参加项目建设。为了确保家庭(jiātíng)生活中不缺席,他坚持写信,驻外1500多个日夜写了1001封家书,共计约77万字。王清的家书《亲情(qīnqíng)寄尺素 陪伴跨时空》入选全国100封“新时代最美家书”。
回国后,王清将家书(jiāshū)整理宣讲,讲述了石油人听党话、跟党走,舍小家、为大家的动人故事(gùshì)。如今,作为东营市百姓(bǎixìng)宣讲队伍中骨干,东营区为其量身定制了“清邮艺”特色(tèsè)宣讲工作室,受众已超20万人次。
以群众视角、语言和情怀推动理论(lǐlùn)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推动美德健康新生活(shēnghuó)走进千家万户。
东营区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巡演现场现场,数字宣讲(xuānjiǎng)员“营晓宣”率先(shuàixiān)登场,新颖的形式瞬间吸引居民驻足;垦利区将美德健康新活融入“小戏小剧”,接地气的宣传让文明理念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(nǎorù)心;河口区组织红白理事会成员参与村民说事、百姓议事等活动,以坦诚交流,引领(yǐnlǐng)婚丧新风(xīnfēng)。
用好声音凝聚(níngjù)众人心,用正能量引领新(xīn)风尚。全市已创作移风易俗小戏小剧作品200余个,培训基层骨干1500余人,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赶大集(dàjí)、家规家训进社区等(děng)活动,组织美德健康新生活基层宣讲4000余场次、覆盖70余万人次。
处处(chǔchù)生花:细节沁润城市美好
风起,落英缤纷(luòyīngbīnfēn),行人徜徉花下。如宫崎骏的漫画,让人温暖而宁静。这般景致(jǐngzhì)并非景点,只是东营一个普通小区旁的人行道。
西城桐凤小区三十多年前栽种的(de)海棠树,从三公分粗长至粗可半围,春日里,繁茂的树冠从铁栅栏(tiězhàlán)里探出头来,在人行道(rénxíngdào)上撑起二百米长的粉白色海棠花荫,引来无数市民沉醉花海。
城市之美,在环境营造(yíngzào),亦系于人心。
河口区(hékǒuqū)新建(xīnjiàn)18处儿童友好(yǒuhǎo)“口袋公园”,增设休闲、健身、亲子活动设施共239件,为(wèi)孩子释放天性提供乐园。东营经济(jīngjì)技术开发区将适老化改造、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、完整社区创建等统筹推进。东营区按照“300米(mǐ)见绿、500米见园”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,改造建设一批城市综合公园、街头游园、口袋公园。目前,中心城区“口袋公园”共计185处,总面积约1760余万平方米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由之前(zhīqián)的50.75%提高到(dào)90.20%,免费开放率100%。东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(lǜdìmiànjī)位居全省第一。
宜居(yíjū)环境,既凭政府的精雕细琢,亦需全民同心共建。
文苑幼儿园旁的(de)抽油机粉刷成“长颈鹿(chángjǐnglù)”,映衬孩童欢笑,也为城市增添纯真;市实验小学旁的人行道变身彩色“钢琴键(jiàn)”,醒目靓丽亦传递城市文明;市二中师生在井盖上绘就二十四节气(èrshísìjiéqì)为主题,为弘扬传统文化而“井”上添花。这样的装扮在学校、在社区、在广场,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里悄然(qiǎorán)绽放。
电影《哪吒2》的热映带动哪吒墙绘热。东营区文汇街道福临(fúlín)苑小区墙壁,广饶县皂户李村(lǐcūn)陆续出现同(tóng)主题彩绘,省级非遗“东王泥陶”传承人也在垦利区东王村一展身手。
东营人用心装扮生活(shēnghuó)的背后,是(shì)“人民城市(chéngshì)人民建”的默契。城市管理人员主动携手社会团体和志愿者,发起井盖变“景”盖活动。这是人心向背、文明共识,城市管理应是一场有温度的文明实践。
作为东城较大临时市场(shìchǎng),安兴早市(zǎoshì)摊贩云集(yúnjí)却秩序井然。曾几何时,这里秩序混乱,遭市民诟病。面对购物需求,城市管理部门疏堵结合,规范摊位、柔性执法,确保交通通畅 、市场有序。今年以来,全市清理流动摊点8979处次,规范店外(diànwài)经营7313家次。
同理,农贸市场、便民市场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也得到改善。如鸿港夜市,在近几年,从起初的零星小吃摊点发展成西城规模夜市之一。如今,“文创市集(shìjí)(shìjí)”“非遗市集”“潮玩市集”等特色活动也是(shì)也纷呈登场(dēngchǎng),为夜市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时尚活力。
夜幕降临(yèmùjiànglín),夜市(yèshì)华灯初上,人头攒动。在此,既能感知市井烟火,也可体味平凡幸福,更能丈量城市文明。
时时闪耀:美德之光(zhīguāng)熠熠生辉
“俩人用12分钟替他‘重塑肉身’,这得有多幸运。”网友的评论(pínglùn)源自央视新闻的一篇报道(bàodào)。
时间回拨至5月21日(rì),东营一男子在球馆(qiúguǎn)突发心梗晕厥倒地。生死一线间,正在现场的市人民医院(yīyuàn)医生杨龙俊、封硕冲上前去,第一时间主动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,持续12分钟的抢救为后续救治(jiùzhì)赢得宝贵时间,让男子转危为安。
生命之光,常在危难时闪耀。这片土地上的凡人义举(yìjǔ),从未停歇。
今年1月1日,市中医院护士刘秦辰路遇车祸,面对被撞飞口角流血、晕厥过去的少年,她跪地坚持心肺复苏抢救,直至少年恢复(huīfù)呼吸;3月18日,在垦利区董集镇小王村池塘(chítáng)附近,一位八旬老人(lǎorén)不慎落水,村民王建龙毫不犹豫跳下去(tiàoxiàqù)救人(jiùrén),拼尽全力托起老人;4月11日,路上突发车祸,一名老人与(yǔ)孩子被卷入车底后,路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,集体将肇事车抬起后,让老人与孩子及时脱险。
每当有意外与(yǔ)危险时,总有勇敢的人们挺身而出。这既(jì)是“厚道齐鲁地,美德山东人”的生动体现,也是东营这座文明之城最(zuì)厚重的底色。东营市深耕社会主义(shèhuìzhǔyì)核心价值观,深化“德润东营”品牌提升(tíshēng)工程,全市已涌现出中国(zhōngguó)好人54人,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96人,山东好人458人。在2024年第二季度“中国好人榜”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现场,来自东营的中国好人孟辉分享了(le)他40年志愿服务从事司仪的故事。
一人兴善,万人感召。榜样力量如春风化雨,催生(cuīshēng)更(gèng)广阔的文明实践沃土。
“家里厨房弥漫煤气味!”当居民把问题反映(fǎnyìng)给网格员后,王允功第一时间放下碗筷,赶到现场进行处置。年逾古稀的他助人为乐30载,被(bèi)居民誉为随叫随到(suíjiàosuídào)的“万能修”、孩子们(men)念念不忘的“爱心爷爷”、传播文明的“志愿火炬手”。2022年5月,全市首家以志愿者姓名命名的工作室——“王允功工作室”揭牌成立(chénglì)。
星火(xīnghuǒ)闪耀,终可燎原。东营市构建(gòujiàn)了由5个文明实践中心(zhōngxīn)、40个文明实践所、1700余个文明实践站组成的四级网络,每年发布实施“文明实践在身边”重点项目400个,制定“精彩365”活动清单,持续提升(tíshēng)“五为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水平。截至目前,全市注册志愿团队2899支,注册志愿者(zhìyuànzhě)超57万人,志愿服务活动约68.4万次(wàncì)。
事事暖心:治理巧思汇聚(huìjù)善治
夕阳映村,在东营黄河(huánghé)岸边的左一村村委大院里笑声起伏,村民排队领取着各种(gèzhǒng)生活用品,一场“美德信用”超市兑换活动正在(zhèngzài)热火朝天地举行。
“照顾老人、集体劳动、安防巡逻……这些都可以积累相应积分,兑换各种(gèzhǒng)生活服务和物品。”垦利街道左(zuǒ)一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左传亮高兴地说,美德信用积分点燃(diǎnrán)了(le)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(shìwù)、从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热情(rèqíng),也让移风易俗工作从“倡导灌输”变成了“自觉带头”。左一村先后荣获“全国文明村”“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”等20余项荣誉称号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明星村”。
推行“美德(měidé)(měidé)+信用+积分”治理机制,解锁了乡村治理的文明密码。在社会诚信(chéngxìn)体系建设中,“美德+信用”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(tuòzhǎn)。垦利区作为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区,推出(tuīchū)“美德成金”信贷系列产品、“美德有礼信用有价”等系列优惠政策40余条,已发放美德信用贷款500余万元。
让好人有(yǒu)好报,德者能有“得”。东营市积极创新美德(měidé)(měidé)信用转化机制,市委宣传部联合市人行等五(wǔ)部门(bùmén)出台《东营市推进乡村美德积分金融转换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不断完善“美德积分+信用体系+金融激励”,打造“美德信用特色商圈”,推动美德信用深度赋能生产(shēngchǎn)、消费(xiāofèi)、流通。在深化美德信用建设时,东营市还积极探索优质文化供给新路径,面对新课题、新任务,东营市及时研究出台工作方案,创新机制,打通优质文化资源(zīyuán)下沉“最后一公里”,厚植城乡文化土壤。
胜利(shènglì)街道锦华社区书院(shūyuàn)里,近半年来,退休石油工人丁兴农时常接待慕名而来的(de)读者,一起分享阅读《1964,他们正年轻》。这本书(běnshū)历时19个月,由丁兴农带领社区老党员、退休老石油一起自发采编(cǎibiān),收录了(le)60位石油初期会战一线老石油的事迹故事。“它记录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,点燃了心中的火。在社区为民服务的阵地上(shàng),我们还能继续发光发热。”锦泰社区居民丁万功一边翻着书,一边激动地说道。
文化“软(ruǎn)实力”赋能社区“大治理(zhìlǐ)”。而《东营市文明(wénmíng)行为促进(cùjìn)条例》的出台与率先修订,则为这份气质筑牢了法治根基。《条例》围绕公民道德涵养、爱国主义教育、公共卫生规范、绿色生活方式等核心领域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经纬、社会肌理和日常烟火。
正是凭借这份审时度势与善为,在(zài)(zài)内容载体上持续创新,在方式方法上不断突破,让东营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涌动(yǒngdòng)源头活水,焕发蓬勃生机。
代代相传:红色薪火(xīnhuǒ)映照文明
抗日烽火,淮海战役的支前路上(lùshàng),一辆名为“功臣(gōngchén)号”的木轮小推车,不仅运送伤员物资,更秘密传递党的情报。
这件国家一级革命(gémìng)文物前,退役军人丁永伟讲述这段峥嵘岁月,围坐的(de)孩子们屏息静听,仿佛穿越时空。让(ràng)静止的文物成为会说话的课堂,让深藏的精神焕发指引(zhǐyǐn)的光芒,这正是东营深挖红色资源、赋能国防教育的生动缩影。
东营着力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、国防教育落地生根。全市(quánshì)大中小学常态(chángtài)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、“传承红色基因·童心(tóngxīn)向党(dǎng)”主题实践,依托遍布城乡的文化社区、书院载体,组织(zǔzhī)“爱党爱国爱家乡”宣讲、“国防万映”公益电影展映、“国防进万家”主题宣传,让关心国防、热爱国防、建设国防、保卫国防的理念真正浸润心田。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已覆盖50所中小学15万师生(shīshēng)。
坚实的阵地支撑起丰富的教育图景(tújǐng)。依托刘集支部(zhībù)旧址、《共产党(gòngchǎndǎng)宣言》陈列馆等阵地资源,开发(kāifā)3条追寻红色(hóngsè)印迹研学线路,让共产党人(gòngchǎndǎngrén)精神谱系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。延集支部史迹馆焕(guǎnhuàn)新升级,36块展板(zhǎnbǎn)生动再现斗争历程,8处VR场景逼真还原历史现场,极大提升了参观的沉浸感与教育性。目前,全市拥有(yōngyǒu)6家红色A级景区,广饶封庙村、垦利胜利村、河口颐和新村入选第三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,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跻身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。这些星罗棋布的红色地标,正成为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堂。
文明的薪火,在课堂之外的艺术摇篮里同样炽热传承(chuánchéng)。
广饶县实验小学“小梨花吕剧社团(shètuán)”排练室里,丁旌云对着镜子反复(fǎnfù)练习甩袖(shuǎixiù)转身,哪怕汗水早已浸透练功服。从(cóng)一年级入社至今,穿破的30多双练功鞋无声记录着她(tā)锲而不舍的付出。作为吕剧发祥地(fāxiángdì),这朵戏曲新蕊绚丽绽放——她以婉转娴熟的技艺摘得东营首个“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”金奖,更荣膺东营首位“全国新时代好少年”称号。
丁旌云的故事,是东营市着力构建全环境立德(lìdé)树人格局的精彩切面。东营市统筹抓好(zhuāhǎo)学校、家庭、社会、网络、心理健康(xīnlǐjiànkāng)五大环境建设,致力引导青少年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,努力在建设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(qū)中走在前。连续11年举办黄河口“国学小名士”中华(zhōnghuá)经典诵读,滋养了一批批学子进入清华、复旦等高等学府,2023年垦利区第二实验中学张家龙同学更力拔头筹,勇夺山东省总冠军(zǒngguànjūn)。
当(dāng)少年在(zài)红色研学路线厚植家国情怀,当学子在国学诵读中对话先贤智慧,当万千家庭在国防教育中筑牢信念长城(chángchéng)——东营的(de)精神文明接力,便在这一代代的接续前行中,沉淀为城市最深层、最持久的精神基因。(大众新闻记者 杨珂 余俊 通讯员 李娟)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800位记者在线(zàixiàn)等(děng)你来报料!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